初心 發展 未來——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舉行成立35周年慶典
2018年5月3日北京——5月3日,以“初心 發展 未來”為主題的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北大計算機所”)成立35周年慶典隆重舉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原中央主席、現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韓啟德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龔旗煌院士,計算機軟件和人工智能專家、曾長期擔任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軟件專家組組長何新貴院士,原國家經委印刷技術裝備協調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沈忠康,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王選院士雕像創作者張德峰等嘉賓出席本次慶典活動。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校長林建華及北京大學信息與工程科學部主任高文院士通過視頻帶來了祝福和寄語。北大部分職能部門和院系同仁,北大計算機所教授、王選院士夫人陳堃銶和百余位校友、師生,以及方正集團董事會、監事會、黨委會、執委會相關領導參加活動,共同慶祝計算機所成立35周年。
1975年,北京大學以王選為代表的科研團隊,承擔了我國“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簡稱“748工程”)中“漢字精密照排系統”項目的研制,相繼成立了“748工程會戰組”、“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室”,即計算機所的前身。1983年,北大計算機所正式成立,迄今已走過了35年的光輝歷程。多年來,在國家和北京大學的領導、支持下,王選率領計算機所的科研隊伍,與合作單位和用戶一起,研制成功漢字信息處理技術與激光照排系統,大規模推廣應用,掀起我國“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印刷技術革命,也為信息時代漢字和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滿載回憶的“時光隧道”、科技感十足的簽到方式,別開生面的宣傳視頻……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點燃了濃濃的團聚氣氛。慶典開始,陳堃銶教授被請上臺,手按大屏幕上的“三十五周年”印章,一幅她為計算機所成立35周年書寫的題詞徐徐展開:“憶往昔,王選領軍,攻堅克難,引領漢字印刷革命。看今朝,星火傳承,發奮圖強,開啟智能媒體征程。”此次北大計算機所慶典以“初心 發展 未來”為主題,以嘉賓和校友訪談、科技成果報告等形式,回顧了研究所的發展歷程,并對未來的科研愿景進行了規劃和展望。
韓啟德院士在致辭中對北大計算機所35年來取得的輝煌成績給予了高度肯定,對計算機所35周歲表示衷心祝賀。他表示,北大計算機所這些年來走過的道路真正體現了王選老師“頂天立地”的思想,在人工智能時代,信息產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非常高興看到今天計算機所還有一支堅強團結的隊伍,而且越來越壯大。古人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他期待全體計算機所人發揚“弘毅”精神,既要設定遠大目標,也要堅持不懈,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繼續突破,更好地做到“頂天立地”,為國家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韓啟德院士發表致辭
郝平書記和林建華校長在祝福視頻中表示,多年來,計算機所繼承和發揚王選院士倡導的愛國奉獻、開拓創新、團結實干等精神,在印刷出版領域不斷創新,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現在國家進入新時代,北大踏上了雙一流建設的新征程,計算機所也面臨新的使命。值此北大建校120周年,計算機所建所35周年之際,希望大家以王選院士為時代楷模,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凝心聚力,勇于開拓,為北大雙一流建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龔旗煌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35年來,北大計算機所堅持 “科技頂天、市場立地”的發展戰略,圍繞計算機技術在印刷、新聞出版領域的核心應用開展關鍵技術的創新性研發工作,為我國計算機應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又取得了跨媒體智能識別技術、人工智能寫稿機器人、個性化字體生成技術等一系列新成果,希望計算機所能夠更好地學習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更新更好的成果,為北大“雙一流”建設和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做出貢獻。
龔旗煌副校長發表講話
高文院士在視頻中發表寄語:計算機所多年來在北京大學和國家的支持下,在漢字信息化、中文信息處理現代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計算機所迎來了35周年生日,祝愿計算機所能夠在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祝計算機所35周年生日快樂!
生玉海書記在講話中表示,“科技頂天、市場立地”這八個字很好地詮釋了北大計算機所和方正集團成立的初心,30多年來,方正集團與計算機所一直保持著緊密合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方正熱切盼望能夠與計算機所開展進一步深入合作,歡迎計算機所更多的技術成果到方正這個平臺來進行轉化,方正將努力提供最好的環境和服務。
方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生玉海發表講話
接下來,大會通過“初心”、“發展”、“未來”三個篇章,回憶初心、共謀發展,描繪未來。
“初心”篇在計算機所王選紀念室主任叢中笑聲情并茂的主題朗誦中開場,陳堃銶、沈忠康、計算機所和方正集團的老領導劉秋云、張兆東、張旋龍5位嘉賓,分別講述了研制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過程中的艱難困苦和堅強信心,進行成果轉化和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中的寶貴經驗和體會,以及當年計算機所的優良傳統風氣。生動的講述,把與會者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體會到了計算機所艱苦攻關、鍥而不舍、頂天立地、甘為人梯等初心和精神。
北大計算機所王選紀念室主任叢中笑進行主題朗誦
座談會現場
在“發展”篇中,副所長湯幟回顧了計算機所35年來走過的歷程,介紹了研究所圍繞計算機技術在印刷、新聞出版領域的核心應用開展的研究開發工作,以及取得的多項重大創新性成果,包括繼“告別鉛與火”后,又引發新聞出版領域“四次告別”的遠程傳版、彩色出版、計算機新聞采編流程管理、直接制版等創新技術,以及報業數字資產管理系統、電視臺數字播控系統、基于數字版權保護的電子圖書出版及應用系統等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成果。接著,鄭民、李彥魁、張力三位八、九十年代在計算機所學習工作的校友上臺,對王選老師的培養和當年科研攻關的往事進行了感人的回憶和講述,并對計算機所的發展暢所欲言,提出意見和建議。
北大計算機所副所長湯幟介紹發展歷史
35年來,計算機所經歷了從電子時代、數字時代到智能時代的跨越,媒體技術也從面向印刷、新聞出版領域向智能媒體轉變。在“未來”篇中,計算機所所長郭宗明就近年來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以及長遠發展規劃做了介紹。郭宗明表示:我們現在處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蓬勃發展時期,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研究所將堅持走“頂天立地”的產學研發展道路,在鞏固現有的媒體技術成果基礎上,深入開展智能媒體技術的研究。研究所近期的發展方向是“多語種文本大數據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知識服務”和“圖像視頻大數據語義分析與識別技術及應用”,長期的科研發展方向則是“跨媒體語義理解和內容生成”。這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課題,也是實現2035年走到世界一流前列目標的必經之路。
北大計算機所所長郭宗明介紹近期成果和遠景規劃
隨后,彭宇新、萬小軍、連宙輝三位計算機所年輕的技術骨干,分別就“跨媒體檢索的研究進展”、“機器人寫稿”以及“手寫字體自動生成的進展”等科研進展向大家進行了詳細介紹。
陳堃銶教授總結發言
慶典最后,陳堃銶教授用“創新”、“氣正”四個字對計算機所三十五年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總結。她指出:北大計算機所從王選當年發展到現在,之所以能夠不斷有新成果,正是因為在不斷地創新。同時,計算機所的科研團隊始終保持著一股“正氣”,隊伍形成了高度凝聚力,這是取得長足發展的重要原因。陳堃銶勉勵大家,繼承這些優秀的傳統和精神,繼續不斷創新,永葆風清氣正,計算機所就一定能夠再創輝煌。